了解“科技+”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。
體驗“文物拼圖”。
主題文藝表演。
投壺游戲。
□文/攝 本報記者 李淅
在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(哈爾濱文廟)的庭院深處,拂過古柏蒼勁枝丫的,不僅是七月的風,更有穿越千年的禮樂回響。23日,“黑龍江博物館文物活化季(博物館季)”主會場活動在此盛大啟幕。
本次活動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、省民族博物館承辦,以國潮集市、AI互動、文化演繹為三大特色板塊,用創(chuàng)新形式解鎖文物活化新路徑,喚醒沉睡千年的歷史密碼,讓凝固的時光在當代脈搏中重新流淌。
這場古今交融的文化盛事,點燃了冰城夏日的熱情。近千名市民與游客,懷揣著對文物的溫情與好奇,早早匯聚于此。哈爾濱文廟古老的院落笑語喧闐。人們不再是歷史的旁觀者,而是興致盎然的參與者,穿梭于精心設計的“文物活化”場域。指尖觸碰的不再是冰冷的玻璃展柜,而是帶著體溫、聲響甚至香氣的文化脈動。
“太棒了!文物大轉(zhuǎn)盤、文物拼圖、投壺游戲,好玩!文物短劇、古風舞蹈、漢服秀,好看!文創(chuàng)集市里的好物,讓人大開眼界!今天這個活動帶我們‘玩轉(zhuǎn)’歷史文物,太棒了!”哈爾濱市公園小學三年三班的許桐同學興奮的笑臉,成為活動感染力最生動的注腳。
活動現(xiàn)場設置的三大核心體驗區(qū),為公眾帶來多元、沉浸式文化體驗。
流光溢彩的國潮集市,令人目不暇接的文物主題文創(chuàng)好物,讓歷史的厚重以輕盈時尚的姿態(tài)躍入生活。非遺手作攤位前,巧匠指尖翻飛,一件件承載時光的器物在圍觀者的驚嘆聲中誕生。特色飲品的馥郁香氣在空氣中彌漫,吸引著往來的人們駐足品嘗。更妙的是那“古風銀票”的消費體驗,一張張仿古票據(jù)在手,瞬間將人拉入市井喧囂的古意畫卷。而集章打卡處蜿蜒的長龍,則無聲訴說著人們對這份獨特文化印記的渴求——那不僅僅是一枚印章,更是一段濃縮的、可帶走的博物館記憶。
“博物館+AI”互動區(qū),科技的加持,讓文物瞬間鮮活起來。輕輕掃碼,冰冷的青銅或溫潤的瓷器,竟流淌出專屬的旋律。文物“開口”了!它以音符為語言,低吟淺唱千年的故事。年輕人紛紛舉起手機,將這新奇體驗分享到社交平臺?!霸瓉須v史離我這么近!”在這里,歷史的距離感被數(shù)字化的橋梁消弭,文物不再只是陳列品,而是可聽、可感、可分享的鮮活存在。
文化演繹區(qū)域,文物活化短劇《銅坐龍·熔鑄千年的文明對話》,將塵封的歷史場景瞬間點燃,觀眾仿佛被卷入時空漩渦,親歷金戈鐵馬的熔鑄時刻;《只此青綠》的舞者以曼妙身姿舞動山河,衣袂飄飄間,古畫的青綠山水在現(xiàn)實中暈染開來,意境悠遠;漢服大秀《古韻今身》則是一場流動的文物展演,華服麗人踏著歲月的節(jié)奏款款而行,飄逸的絲綢與文物的厚重質(zhì)感交織輝映,演繹著深藏于器物紋飾中的古老場景;鑼鼓喧天中,喜慶的《舞獅》騰躍翻飛,將現(xiàn)場氣氛推至沸點,掌聲與喝彩如潮水般洶涌不息……
活動熱潮催生了獨特風景線——古風旅拍。游客們身著錦繡漢服,流連于哈爾濱文廟那古意盎然的紅墻碧瓦、雕梁畫棟之間。專業(yè)攝影師穿梭其間,快門輕響,定格了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、個體與歷史在鏡頭中奇妙交融的瞬間。每一幀畫面,都是對這場文化盛宴最生動的注腳。
“黑龍江博物館文物活化季(博物館季)”主會場活動將在省民族博物館(哈爾濱文廟)持續(xù)到27日,將接連不斷地開展博物館+AI、博物館+非遺、博物館+演藝、博物館+小劇場等一系列‘文物活化’活動?!笔〔┪镳^(省民族博物館)副館長楊大鵬在活動現(xiàn)場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