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五月综合缴情综合久久,亚洲国产自产福利在线观看,一夲道dvd高清无码,一级黄片欧美尤物,免费夜色私人影院在线观看,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,日本黄色电影在线观看

  • 首頁
  • 要聞關(guān)注
  • 國際國內(nèi)
  • 龍江新聞
  • 民生關(guān)注
  • 經(jīng)濟農(nóng)業(yè)
  • 文化旅游
  • 教育體育
  • 科技健康
  • 冰城聲音
  • 法治在線
  • 數(shù)字報刊
  • ???
  • Pусский
  • 黑龍江新聞網(wǎng) >> 文化旅游
    吃貨的幸福

    《蟹酒圖》 中國畫 陳翱

    □王小賓

    單位食堂,看到我只打了兩小塊燉牛肉和少量青菜,主食是一碗小米粥,出身運動員的同事笑著說:“你就吃這點貓食兒啊,還不如不吃?!笨粗⒘藵M滿一碗牛肉燉蘿卜、兩個韭菜盒子和豐盛的菜品,我弱弱地說:“中午吃多了,不餓。別看我吃得少,也沒耽誤胖啊?!蓖驴粗胰諠u消瘦的衣服,終于贊許地點了點頭。輸了飯量卻贏了體重,和運動量不足有很大關(guān)系。其實心里頗有不甘:誰小時候還不是個吃貨呢?

    小時候我特別愛吃,始終對“好吃的”抱有無限熱情。那時,家里的副食基本限量,比如爸爸每月發(fā)工資都會買的香噴噴的大麻花,家里難得一見的國光蘋果、小桔子等。所以,一旦有量大的食品可以敞開吃的時候,我一般都習慣性吃到吐。那年,媽媽從工作的“五七大學”領(lǐng)回來一麻袋剛剛采摘的西紅柿,有一部分還沒有成熟,饞蟲加身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,時不時吃上一個,導(dǎo)致西紅柿小山迅速變平,而我也終于吃到上吐下瀉,臉色發(fā)綠,恰似被我提前吃掉的西紅柿們。

    那年春節(jié),不知何故,媽媽沒有照例把烀好的肘子藏起來??粗b肉的大盆明晃晃地占據(jù)大屋飯桌,我早就心癢難耐,趁人不注意,時不時鉆進去,快步跑到盆前,來不及細看,揪下一塊,塞進嘴里,大口小口地吃進肚。說實話,徹底涼掉的肘子遠不如剛出鍋的香,但那好歹是肉啊,而且唾手可得,我偷吃的結(jié)果是最后肘子上桌時,我只能用眼睛瞄著,再也找不回往日胃口極佳的巔峰狀態(tài)。后來,哥哥調(diào)侃:“家里偷吃肘子肉到吃不下的不止一個。”我竊喜:難得啊,這次我不是焦點,出現(xiàn)肘子肉大量減少的情況不應(yīng)該首當其沖考慮我嗎,我這個家里的老幺、十足的小吃貨?

    類似的情形又發(fā)生過幾次,慢慢地,我一輩子都不想再吃的食物清單出爐了。比如拼命吃到再也無福消受的糖餅,比如兒時吃了太多剛拿進屋沒化好的凍梨,導(dǎo)致我看到凍梨就牙疼,不敢問津。但我不吃綠豆糕應(yīng)該是天生的,并沒有經(jīng)過暴飲暴食的過程。小時候我不愛吃的東西簡直鳳毛麟角,嘴壯到感覺自己能吃下一頭牛。嚴格考究起來,作為一個小女生,我真實的戰(zhàn)斗力遠遠不如男生,體重也僅僅比正常值多一丟丟就是證據(jù),畢竟四十多年前,我們國家沒多少真正的胖子。應(yīng)該是我一直在很努力地逛吃逛吃,但攝入總量尚在合理范圍內(nèi),所以爸爸媽媽多數(shù)時候沒有制止我,而是欣慰地看著說:“孩子好不容易吃個夠,讓她吃吧!”

    小時候最快樂的事兒,就是隨媽媽去農(nóng)村老家吃席了。我暈車很嚴重,鄉(xiāng)村的道路又格外顛簸,導(dǎo)致我每次回老家?guī)缀醵纪碌闷呷澃怂?,但親戚們的熱情和農(nóng)村大席的豐盛讓我迅速進入戰(zhàn)斗狀態(tài)。四十年過去了,依稀記得大席必不可少紅燒獅子頭、醬肘子和回鍋肉等硬菜,配菜各有不同,但奮力吃席的我臉上常?!皰熘ā保阂驗闊o條件喜歡小貓,每晚必摟著親戚家的小貓睡覺。無法呼吸的小貓為了自保都會奮力逃離,把我撓傷是常事兒,第二天晚上,沒記性的我又會重蹈覆轍。

    多次回鄉(xiāng)吃農(nóng)村大席讓我難忘。說來慚愧,我對祖輩的記憶殘留在白發(fā)蒼蒼的姥姥從高高的柜子里翻出的已經(jīng)不夠新鮮的長白糕里,分布在同樣沉默寡言、但精神頭兒十足的姥爺變戲法兒般掏出的自制冰棍中。辭別故鄉(xiāng),最開心的是吃大席后,特別講究的人家會給小孩子們帶上炸面食。熱乎乎、油汪汪的炸面魚兒浸透了卷成紙筒型的報紙,這一小包又香又甜的面食能讓我回味很久……

    小學時,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瑯瑯的讀書聲,而是媽媽偶爾來學校接我參加她們單位的聚餐,在班主任老師不贊同的眼神目送下,我興高采烈地走出教室,接過媽媽遞過來的水果糖,美美地含上一粒,挺胸抬頭地和媽媽一起走向美食和幸福,覺得自己已經(jīng)站在人生巔峰。

    小時候,背“九九乘法表”曾經(jīng)是使我頭疼的一條攔路虎,在計算家庭食物吞吐量上,我卻從不含糊。每當爸爸詢問家里的香瓜或者蘋果還剩幾個的時候,只有我張口就來,因為我在實時計數(shù)。每年夏秋,瘦弱的爸爸都雷打不動地騎自行車到附近村屯的瓜地買瓜。淳樸的瓜農(nóng)有一個規(guī)矩:到地頭買瓜的人,一定要先吃夠,帶走的瓜再算錢。我跟著爸爸去過瓜地,敞開了吃,還免費,心情很是美麗。這些瓜到家之后,就成為我的寶貝了,為了防止爸爸媽媽發(fā)話之前有人偷吃,我經(jīng)常蹲在瓜袋子旁查數(shù),確保每一個瓜都“消失”得合情合理,不得不說,我長了“吃心眼兒”啊。

    四十年過去了,人到中年的我早沒了當年吃下一頭牛的雄心和胃口,小時候和親人以及美食相伴的點點滴滴,卻始終在腦中揮之不去。正是媽媽遞過來的那塊糖、爸爸拉回來的那些香瓜、一家人圍坐一起包的餃子滋養(yǎng)了我們,滋養(yǎng)著我們從物質(zhì)匱乏的年月走到了經(jīng)濟建設(shè)日新月異的今天,溫暖的回憶伴我們始終向善向前……

    掃碼二維碼分享到手機
  • 版權(quán)所有黑龍江日報報業(yè)集團 黑ICP備11001326-2號,未經(jīng)允許不得鏡像、復(fù)制、下載
  • 黑龍江日報報業(yè)集團地址: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(qū)地段街1號
  • 許可證編號:23120170002 黑網(wǎng)公安備 23010202010023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