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珈豪
我常問父親:“您的肩膀和雙腿的皮膚為什么不像我這樣光滑?”父親注視著我說,那是他的青春。
1998年,父親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(zhàn)士。他回憶說,當時松花江的洪峰像失控的巨龍,裹挾著泥沙與房屋碎片奔涌而來。父親和戰(zhàn)友們晝夜不息,像一枚枚倔強的釘子,牢牢楔在堤壩之上。休息的時候端著手中的飯,吃著吃著就睡著了。一陣呼喊,又把他們從睡夢中拉了回來,放下手中的飯菜,拍拍臉頰,繼續(xù)抗洪。
父親說,最難忘的是一個深夜,某處堤壩突然決口,渾濁的洪水如毒蛇般噴涌而出,眼看就要撕裂堤防。父親所在的小隊接到命令,必須立即跳入急流中,用身體去封堵那吞噬家園的裂口。在入水的瞬間,刺骨的寒意像鋼針扎骨髓,激流撕扯著身體。他們手挽著手,在激流中艱難地組成一道人墻,爭奪分秒傳遞著沙袋。當洪水退去他們被拉上堤岸時,腿腳早已凍得麻木僵硬,嘴唇烏紫。就在那時,父親受了傷。
我凝望著照片中父親那年輕而堅毅的臉龐,又抬頭看看身邊的父親,心中漸漸明白:那傷疤,是一種名為“擔當”的印記,由責任與熱血鐫刻,無聲地烙在父親的肩頭。
我輕輕撫摸父親肩頭的傷疤,指尖劃過凹凸不平的皮膚,仿佛便能觸碰到那些驚心動魄的過往,觸摸到父親那顆滾燙的心。我也悄悄在自己的校服內(nèi)側(cè)縫上了一顆小小的紅星,那是屬于我的隱秘印記,它像一粒火種,緊貼著我的心臟,仿佛父親的那份勇氣經(jīng)它注入我的血脈。
我雖年少,卻已懂得:曾用肩膀扛住風雨的,有我的父親,也有無數(shù)抗洪戰(zhàn)士,他們的壯舉會照亮我們往前走的每一步。終有一天,當國家需要我輩挺身而出,我也定能如父親當年那樣,毅然擋在需要守護的堤岸前方。
(作者投稿時系海倫市實驗小學學生)